您的位置: 首页 >理论观点

理论观点

  • ◎摘 要高校机构改革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、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举措,旨在解决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,构建与高等教育规律和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治理体系。高校机构改革的重点举措在于以“精简、规范、高效”为原则,探索高校职能部门“大部制”改革与“扁平化”管理模式,优化职能配...
    [理论观点] 发表时间:2025-08-22
  • ◎摘 要 高等教育是深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力量。基于对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内涵界定,从发展能力和支撑能力两个维度出发,横向比较我国和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,以明确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。在此基础上,应发挥政府引导作用,加强高等教育强国的顶层设计...
    [理论观点] 发表时间:2025-06-13
  • 2025年1月,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(简称《纲要》)。《纲要》分11个板块共38条,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“三大属性、六大特质、五大关系和八大体系”。作为新时代指引我国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,《纲要》凝聚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、新论断、新思想。全...
    [理论观点] 发表时间:2025-05-09
  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石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关系新质生产力发展,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。2024年6月24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、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、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,“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”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...
    [理论观点] 发表时间:2025-04-15
  • ◎摘 要 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年)》从坚持党的领导、教育机会、教育过程、教育结果、教育改革、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确立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。从目标特征上看,这些目标反映教育的“三大属性”,对应教育强国的“六大特质”,体现立足中国国情、面向世界水平,注重国家战略规划的衔...
    [理论观点] 发表时间:2025-03-21
  • 摘要:数字技术为新质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。“新质人才”指能够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塑造新动能、打造新优势、开辟新赛道,以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型、高素质人才。其核心特质包括: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、人机协同思维与能力、自省自觉与自主学习、数字合作与问题解决、数字创新与开拓能力、...
    [理论观点] 发表时间:2025-02-20
  • 他山之石 为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,这所大学将环境保护、关注贫困问题等融入了学生培养目标,它是如何做的? 长期以来,我国高校在积极促进可持续发展。例如,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开办了“可持续发展管理”研究生专业,以培养专门人才。同济大学则与联合国国际规划署合作共建环境与可持续...
    [理论观点] 发表时间:2025-01-22
  • 摘要: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有望深刻改变教育的形态,引领教育走向更加智能化、个性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,为解决我国当前教育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。“人工智能+”具有创新驱动、效率提升、决策支持、个性化服务等特征,通过改变高等教育观念、丰富高等教育教学手段、打破高等...
    [理论观点] 发表时间:2025-01-06
  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,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,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,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、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、培养...
    [理论观点] 发表时间:2024-12-23
  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建设教育强国,龙头是高等教育。”高校作为知识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基地、科学技术的创新高地、一流人才的富集高地,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这决定了高等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,任何一个教育强国都是高等教育强国。今天,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、对科学...
    [理论观点] 发表时间:2024-12-10
首页 1 2 3 4 5 尾页 共48条信息/共5页 转到第